这是「神希园」的第 596 期 原创
作者 l 周浅来源 l 神希园(ID:shenxiyuan999)中医是中国的国粹,而在这几千年来的历史长河中,历代医家在坚持传承中华传统医术的同时,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医的内容,直到现在,我们所熟知的中医名家、经典方剂、以及医书典籍,都是数不胜数的,而且很多医书思想以及方剂汤药,都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临床。在众多著名医家中,张仲景的地位可以说是不可撼动的,由他所编撰的《伤寒杂病论》,更是被后世誉为“方书之祖”,而他也被人们尊称为“医圣”。
张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收录了很多经典方剂,无论是被誉为“群方之首”的桂枝汤,还是用于和解少阳、缓解寒热错杂的小柴胡汤,都针对疾病的治疗和缓解发挥了关键性作用。而由他所创立的小青龙汤,不仅也能名列“十大名方”之一,更被人们视为了“喘咳圣方”。
图片
小青龙汤作为中医解表剂的代表方药,被收录于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中,一直广为流传,虽然小青龙汤是解表剂,有着解表散寒的效果,但在温肺化饮,治疗寒饮内停,痰饮咳喘等病症上,其作用依旧不能小视,医家经常会用它来治疗外寒内饮证,像是恶寒发热、头身疼痛、喘咳、干呕等病症,均可用此方来缓解。
小青龙汤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以及寒饮内停之证,像是患者出现的身体疼痛、恶寒发热、无汗等症状,大多是因风寒作祟所致,风寒束于肌表,体内的卫阳之气被遏制,难以宣发,营阴郁滞,毛窍闭塞,这些毫无疑问都是风寒表实证。
图片
而向来就体内有水饮的人,在受到外在寒邪的侵袭后,就会引动内饮,在中医四大经典的《难经》中就曾说过:“形寒饮冷则伤肺”,水寒相搏,病邪客居与肺腑,就很容易诱发咳喘病证,而且饮停心下,也会阻碍气机的正常运行,进而出现胸痞;胃气上逆,则会干呕;水饮溢于肌肤,则会导致浮肿身重,总之,这些都是外寒内饮的表现,因此,在治疗上宜当解表散寒、温肺化饮。
小青龙汤作为缓解这类病证的常用方剂,往往会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,而之所以如此,关键还是在于小青龙汤的中药配伍之巧妙,小青龙汤一共由8味中药配伍而成,分别是麻黄三两(去节),芍药三两,细辛三两,干姜三两,甘草三两(炙),桂枝三两(去皮);五味子半升;半夏半升(洗),按照中医的君臣佐使组方原则,麻黄、桂枝相须为君,干姜、细辛则为臣药,半夏、五味子、芍药为佐药,炙甘草则是佐使之药。
方中的麻黄、桂枝相须为用,这两味都是解表散寒的常用药材,有着发汗解表的作用,而且麻黄兼有宣肺理气之效,而桂枝则能行气利水。干姜辛热、细辛辛温,能温肺化饮,同时协助君药增强解表祛邪的能力。
图片
辛苦而具有而温性的半夏,燥湿化痰、和胃降逆;对于向来就有痰饮的患者来说,脾肺本来就存在虚证,如果单纯的使用辛温药材,恐怕会辛散耗气、温燥伤津,所以,在整个方剂中便添加了五味子来敛肺止咳,芍药和营养血,既有利于肺气的开合,也可以防止辛温的药材,耗气伤阴。再佐以炙甘草来调和诸药,益气和中。八味中药相互配伍,解表和化饮相互配合,有着一举双得的效果。
小青龙汤最大的配伍特点就是辛散和酸收相互配伍,酸中有收,温肺化饮和收敛肺气相配,开中有合,实现了“发散而不伤及正气,敛肺而又不留病邪”的效果,也正是因为小青龙汤精妙的配伍特点,才让它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经典方剂,也被列入中医的“十大名方”。
温馨提示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平台立场。本文仅作知识分享,不构成对任何方药或治疗的推荐,不能代替医疗建议,请勿盲目试药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。如有诊疗需要,请到当地医院就诊。END
——妙用中医,健康人生,精彩内容,广而告之——↓中医改变生活,好物走进生活↓学中医,有前途↓关注公众号@神希园 设为星标↓
↓更多交流,请关注视频号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